在一个遥远的地方,福建客家群山的怀抱里,一座座样式各异、顶覆灰瓦的古式建筑,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不时从绿树红花中露出苍老的姿容,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福建客家土楼。福建客家土楼绝对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。
福建客家土楼起源
福建客家土楼是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迁徙的结果。由于先到为主,后到为客,这些中原移民相对于当地土著来说就是客人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客家人。他们为了共同抵御外敌的需要,客家土楼应运而生。这些土楼犹如一座座城堡,不但坚固耐用,而且还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。这就是客家人修造土楼和围屋聚族而居最初的原因。
福建客家土楼之现状
俯视福建客家土楼,宛如一座小型体育场馆。有宽敞的院落,院子中央大都修建一所庙宇,供族人祭拜。现在的福建客家土楼由于对外开放,院里摊贩云集,商业味道逐步浓烈起来。从二层开始,立柱变得向不同方向倾斜,不知是时代悠久变形所致还是当初就有寓意包含在建筑中,总之这与建筑学的稳定性相悖,不禁佩服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的鬼斧神工。
福建客家土楼之奇妙构造
据《永定县志》记载,1918年发生大地震,白天柝柝有声,历时20分钟,夜里继续震动,但土楼始终挺立无恙。这说明了福建客家土楼神奇结构。福建客家土楼的墙壁,下厚上薄,厚处有的竟达1.5米。土搂进出只有一个大门,外墙全部为夯土结构,坚实牢靠,能有效阻止敌人进攻,保存完好的土搂已经有上千年历史,从元代至今鲜有大的维护。内部则多为木制结构,干燥舒适,便于居住。
福建客家土楼之单元式
单元式土楼各层没有连贯各户的走马廊;土楼分割为一套套垂直单元,各单元有独立的门户,有独立的庭院,有独立上下楼梯。单元式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西南福佬民系聚居的地区,又称为闽南土楼,以永定县的振福楼楼为其代表。
福建客家土楼之内通廊式
福建客家土楼内住户拥有从底层到顶层的单元,各从二层以上,各房间门前有环形走马廊,每层有四五部公用楼梯。内通廊式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客家人聚居的永定县,又称为客家土楼,以永定县湖坑镇振成楼为代表。
福建客家土楼,包住了客家人多年的漂泊,为了寻找一个安身之地而发展出独特的土楼历史、土楼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