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婚庆人的这种尴尬,却远远不止这些,自以为在从事艺术的司仪、化妆、摄影、摄像们,有一天突然得知,他们所从事的事业,竟然被这个社会归列为“服务业”,这种尴尬倒并不是因为他们认为服务业低人一等,而是他们惊讶的发现,就算是认同了归列为服务业,和正规的宾馆、餐饮等服务行业相比,婚庆的技术和规范,都是“草台班子”式得简陋。至少很多服务类的行业,在中等院校开设了这类服务业的科目。这一切现象的产生,最终原因是在婚礼领域“技术”的缺失。任何在艺术和技术上有偏科的人,都是不可能达到一种成功的。
一点浅见,或许不对,在我的冥想中只是觉得:艺术是目标,技术是双脚,而事业是我们要走过的漫漫长路。
婚礼中有三条情感线索:爱情、亲情和友情。中国人很含蓄,往往不愿意将这些感情表达出来。但是人生中的三个重要环节——出生、婚礼和葬礼,一头一尾都是别人帮你做的,只有婚礼是自己作主,那为什么不在婚礼上将情感都表达出来呢?所以我很重视婚礼中感情的表达;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两代人之间的交流。
他认为,一场婚礼要让大家叫好容易,但是要让大家真正感动不容易。譬如西方人认为女人一生中有两个男人对她最重要;结婚前是父亲,结婚后是丈夫。父亲把女儿的手交给新郎不仅是一个仪式,其中还有很多对人生的感悟。
他有这样一个认识:喜庆热烈不是婚礼的第一要素,而是要通过婚礼让大家产生一种责任,产生对婚姻的感悟。
在评价什么样的婚礼为好的时候,他又说:
其实并不一定是那种很奢华的场面,而往往是婚礼过程中一两个片断中的细节。他举例说,曾经有这么一对新人,婚礼当中都有这样一个交换信物这样一个仪式,大多都是选择了白金钻戒。而这个新娘送给新郎的什么东西呢?是她小时候说她第一次穿的小鞋,毛线织的小鞋。问她为什么给新郎送这个东西,她说我是穿着这双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,它伴我走了26年。新郎送给新娘的是产房里出生的编号牌。他讲人都是赤条条到这个世界上来的,这是我到世上第一件身外之物,保存了几十年了,送给新娘。像这样一些细节,他相信不仅自己记了很多年,而且这对新人,包括来宾都会记得很多年。因为它体现很多的人生感悟。
◆北京另一位资深婚庆老总(紫房子杨凤女士)也介绍了她的婚礼理念。她说:从形式上大家都可以点烛光,都可以去做鲜花,都可以做得很豪华。而内容就完全可以不同了,这是你的婚礼区别于其他人婚礼的一个个性化的体验。